650 是毁是誉皆随意-《长安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她告诉了世人,钱甚都做过哪些事,言其:【虽不多言,却呕心沥血,从无藏私。】

    又言:【常存思过心,不改救民意。独往投豺狼,以身折己罪。】

    末了,书:【今观春满京畿道,此为千古第一春。】

    此末句见哀思,先生作千古,这是先生离开的第一个春季。

    也见作此祭文者的雄心,这将是这尘埃落定的世间,开启千古太平基业的第一春。

    这一篇足近千字的祭文,用词多平实淡然,未见半字哀呼,却也足以使人泪下,并让人看到了那位储君对这位骆先生的肯定及看重程度。

    含元殿骆观临之死,若无太女明言,没人会擅自宣扬什么。

    有官员便曾私下猜测,太女大抵不会正面认下骆观临所为,这没有必要,也实无益处。

    许多君王登基前,常会想方设法否认销去一切有污点嫌疑、有可能引起后世是非争议的过往。

    不料,这位储君亲自作下这样一篇祭文,明了了她曾救下罪人骆观临的内情,将骆观临原原本本的一生、连同钱甚这个身份,一并说与了众人听。坦坦荡荡,无惧无畏。

    后世是毁是誉皆随意,她要为她的谋臣正名。

    她不单作下了这篇祭文,在骆观临出殡之日也亲自到场。

    这是李岁宁入京后第一次踏出宫门。

    她入此宫门时,先生躺在含元殿中等她来。

    今出此宫门去,送先生最后一程。

    骆观临的棺木中,未曾有珠宝金银玉器等陪葬之物。

    这同样是金婆婆的决定,她儿一心赎罪,在江都时的俸禄也悉数捐入善堂,既如此,她便让他干干净净地去。

    论起陪葬之物,仅此一物便胜过一切了——封棺前,金婆婆亲手将一篇《祭骆公文》放入了棺中。

    棺椁入墓,在众人的目送下,慢慢被泥土掩埋。

    有不少前来送行的官员权贵,将视线落在了那一双披着丧服,无声垂泪的骆家儿女身上。

    且看储君这般态度,来日追封骆公嘉赏骆家是势在必行之事,骆家子女必得厚待……

    而说到追封,那是唯有天子才有的权利。

    那件大事,似乎也该提上议程了。

    既如此,那位被放逐的天子……不知太女究竟是何打算?

    葬仪结束后,许多官员仍在暗自思忖着这件大事,悄悄看向不远处的那位太女殿下。

    一株参天古树下,李岁宁正在与魏叔易议事说话,身后由禁军隔开了众人。

    初夏的京郊外,处处都是生机盎然之象。

    太傅坐在车椅上,由湛勉推着走在萋萋青草小道上。

    太傅思及入土者,口中叹道:「他不愿为张俭,老夫却是做了回张俭……」

    一旁随护在侧的鲁冲,先是低声问了身后一名文官「张俭是哪个」,待问明这典故之后,才汗颜同太傅道:「太傅自然不是贪生之辈,是鲁某立功心切,非要救太傅不可!要怪便怪鲁某!」

    「老夫怪你作甚,当谢你才是。」褚太傅慢悠悠地说:「若非你保下老夫,老夫又何来机会遭学生冷眼。」

    鲁冲「啊?」了一声,也不知这话是夸还是骂,挠挠头,不敢搭话了。

    车椅顿了一下,片刻后,继续被推着往前行走着。

    褚太傅看着此处山水风光,口中说着:「这倒的确是块宝地……来世投个好胎吧。」

    「若是不弃,便来老夫家中……」老太傅自语般道:「老夫家中三代之内且还败不了,想读书是管够的,更关键的是,投胎的机会也比旁人家多得多。」

    这是相当认真的投胎邀请了。

    而太傅一贯厌蠢,能被他主动邀请成为家人,也算是一种莫大肯定。

    「先生若在天有灵,定然动容。」

    听得这突然响起的声音,褚太傅回头看去,只见为他推车的人不知何时竟换了,换了个讨人嫌的。

    免费阅读.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